|
|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8大政策信號
|
2023/5/29 14:25:01 來源: 作者
|
一般而言,每年4月、7月、10月、12月均會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10月不一定召開),研究經濟工作。其中,4月份的政治局會議是對前一年中央經濟工作確定的方向、內外形勢的變化進行重新研判。如果形勢發生較大變化,那么可能在這個高層決策會議上重新定調,并對政策進行微調。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據梳理,此次政治局會議主要釋放以下政策信號:
1.三重壓力得到緩解,經濟增長好于預期 會議表示,今年以來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宏觀政策靠前協同發力,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緩解,經濟增長好于預期,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 三重壓力的定調源于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當時的情況而言,需求收縮方面,外需由正轉負,11月消費增速為-5.9%;供給沖擊方面,供應鏈受阻,企業生產面臨缺芯等生產要素短缺問題,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預期轉弱方面,11月制造業PMI為48%連續兩月低于榮枯線,居民預防性儲蓄增加,企業中長期投資意愿不足。 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今年宏觀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8499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增速相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4月19日表示,總體上看,一季度我國經濟發展實現了良好開局。具體到經濟運行的特點,可以用三句話概括,那就是“需求擴大、供給恢復、預期改善”。 比如需求方面,消費較快恢復,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8%,比上年四季度加快8.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出口增速回升,以人民幣計價貨物進出口額增長4.8%。 此次政治局會議則明確表示,三重壓力得到緩解,且經濟增長好于預期。 經濟增長好于預期的一個關鍵在于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恢復正常的時點超出預期。中財辦相關負責人去年底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表示,從一個完整過程看,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將產生類似“J曲線效應”,即短期會對經濟運行造成擾動,但全年是重大利好,預計2023年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會加快恢復,經濟活力會加速釋放。 回頭看,1月中下旬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復正常,這為一季度宏觀經濟的恢復性增長奠定了基礎,也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2.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 在肯定經濟良好開局的同時,此次政治局會議也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的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挑戰。 具體看,1-3月投資增速回落至5.1%,3月消費增速恢復至10.6%,但主要是去年基數較低,兩年平均后消費增速仍較低。外需方面,WTO預計今年全球貨物貿易僅增長1%,一些國家強推“脫鉤斷鏈”,外需壓力較大。 對此,政治局會議明確表示,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消費方面,會議要求,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投資方面,要發揮好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居民消費要在整體經濟企穩、收入得到改善后才會有一個明顯的企穩。其中,刺激性消費政策可能會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從歐美來看未來如何把握好消費刺激政策的力度、載體和場景是關鍵問題。 投資方面,市場高度關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是否會增加額度。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是去年最重要的增量政策工具,兩批金融工具合計投放7400億,對市場形成重大影響。記者從多位地方投融資人士處了解到,3月份一些地方已在儲備2023年金融工具項目。在擴大內需的背景下,市場認為,今年金融工具可能還將繼續使用,進而對投資形成支撐。
3.財政貨幣政策基調保持穩定 此次政治局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對比來看,此次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定調和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一致。 由于一季度宏觀經濟實現平穩開局,且二季度基數低、穩增長壓力不大,市場預計二季度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預計保持平穩,不會加大力度。貨幣政策方面,二季度降準降息的概率較低,結構性政策工具余額仍會增長,但增幅將低于去年。 財政政策方面,今年3月,全國人大批準的預算報告顯示,今年新增地方債限額為4.62萬億元。扣除提前批額度,剩余批次額度為2萬億元。多位地方財政人士反饋,目前尚未收到剩余批次額度,正常年份一般5月份下達。在穩增長壓力不大的背景下,考慮到提前批額度發完大部分、剩余批次額度下達較晚,二季度新增地方債發行規模大概率出現回落,尤其4、5月份回落將比較明顯。
4.推動建立房地產業發展新模式 此次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動建立房地產業發展新模式。這一定調也和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一致。 從市場形勢上看,今年一季度房地產市場有所好轉,但主要是疫后積壓需求的集中釋放,這一因素在二季度對市場的支撐作用將會邊際轉弱,后續能否持續恢復市場還存爭議。 劉元春表示,在各類政策同步發力的作用下,一季度房地產開始出現觸底反彈的跡象,恢復的進程超出市場預期。但這輪房地產的調整是周期性、趨勢性和政策調控等多重因素的產物,其調整的深度比以往要深,持續的時間可能要比以往長。在此過程中,房地產下滑所帶來的市場主體的資產負債表收縮效應和宏觀微觀杠桿的支點效應疊加,很可能導致局部風險失控。因此,房地產復蘇的進程可能面臨反復,徹底走出房地產困局需要深層次的改革,需要構建房地產的新發展模式,改變過去高周轉、高杠桿、高債務的模式。
5.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嚴控新增隱性債務 會議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統籌做好中小銀行、保險和信托機構改革化險工作。這主要因為,從機構看,我國大型國有金融機構的基礎較為堅實,但個別中小銀行、村鎮銀行、信托公司等較為脆弱。 會議還指出,要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嚴控新增隱性債務。這一表態和以往官方表態一致,對隱性債務的基調主要是“化存量、控新增”。近年來由于財政收入尤其是賣地收入下降,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一些地方違規舉債的情況增加,財政部去年兩次通報地方違規舉債案例,此次政治局會議重申相關規定,顯示對隱性債務的監管將繼續從嚴。
6.在超大特大城市穩步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此次會議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這將會對投資需求形成一定支撐。 “平急兩用”設施指平時用作旅游、康養等功能,遇重大公共突發事件時可立即轉換為應急場所的設施,能夠有效補齊大城市應急能力建設短板,同時提升大城市旅游居住品質,助力大城市周邊鄉村振興發展,更好統籌大城市發展和安全。 國家發展改革委4月18日在北京市平谷區舉辦的“平急兩用”設施建設現場會提出,“平急兩用”型設施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統籌謀劃、一體推進,要建設改造一批“平急兩用”的民宿和酒店、儲備一批單體大型方艙醫院、升級一批應急醫療服務點。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成本與收益的關系、“平”時與“急”時的關系。會議要求,超大特大城市要引領示范,努力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7.要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會議指出,要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既要逆勢而上,在短板領域加快突破,也要順勢而為,在優勢領域做大做強。 相比以往的政治局會議,此次會議更重視產業政策,將產業政策置于總基調之后,而以往總基調之后緊跟著宏觀政策。究其原因,制造業是經濟的根基,高層近年來不斷強調制造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要穩定制造業比重,一方面強調“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 在政策方向上,一方面要“補短板”,另一方面要“鍛長板”。此次會議提出,要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培育壯大新動能。要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范風險。
8.激發經營主體活力,鼓勵平臺企業創新 會議提出,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破除影響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法律法規障礙和隱性壁壘,持續提振經營主體信心,幫助企業恢復元氣。各類企業都要依法合規經營。要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賬款拖欠問題。要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鼓勵頭部平臺企業探索創新。 拖欠不僅包括企業之間貨款和資金的拖欠,也包括政府投資項目拖欠企業的工程款和貨款。很多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產品市場有需求,自身經營也不錯,如果政府或國企及時解決了欠款,小微企業將更具活力,因此清欠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平臺企業方面,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此次會議繼續對平臺經濟表示支持,鼓勵頭部平臺企業探索創新。
|
|
|
|
|
|